第1531章:比谁更傻 (第1/2页)
开战不到一个月,印加远征军就抵达了波斯东南部的战场。
不同于郑成功,波洛不但派出了舰队,还调集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地面部队。
郑成功获得了新地盘,还要按死各地蠢蠢欲动的土著部落,忙着打治安战。
也就没有派地面部队参加针对波斯的军事行动,印加帝国的情况则不同。
印加人本身就是南美土著,是当地人口的大多数。
对波洛来说,白人才是要小心提防的对象。
在解决了拉普拉塔地区出现的大礼包之后,印加帝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恢复如初。
印加军队也只能以打击走俬为主,真正可以锻炼队伍的行动屈指可数。
整个南美只有三个国家,除了印加就是明帝国与荷兰。
明帝国是印加帝国的盟友,荷兰在南美属地的面积又非常小,等于来自外界的军事威胁几乎为零。
波洛想要保证印加军队的战斗力,就只能派兵远征海外,跟前几次追随明军出征一模一样。
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长时间无仗可打的情况下,印加军队的战斗力会持续下滑……
这次波洛派出了由一个特战旅、三个陆战旅、六个步兵旅所组成的远征军,规模已经不算小了。
如有必要,还可以追加一倍,甚至两倍的兵力,这样总比全都窝在本土,混吃等死要好得多。
远征军的薪水与武器由印加方面承担,所需的部分弹药、食品、药品等物资则由明帝国提供。
譬如9毫米子弹、5.56毫米子弹、7.62毫米子弹、155毫米炮弹,明帝国都可以敞开供应。
通过是役的实战,印加军队顺便也能考察一下盟友提供的诸多轻武器与配套弹药是否符合己方的使用习惯。
波洛通过阿根廷大礼包可以召唤出FN-MAG7.62毫米通用机枪、FAL突击步枪(7.62*51毫米全威力子弹)、FAR-83A突击步枪(5.56*45毫米子弹)、FMK-3冲锋枪(外形类似于乌兹)、短铳为“雷霆”-9型等轻武器。
但是没有弹药生产线,这些枪支打个百十来发子弹就变成烧火棍了。
就算有足够多的子弹,如若枪支的某些零部件损坏,就只能从其他同型号的枪上拆。
还不如从明帝国引进全套先进的枪支和弹药生产线,往后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对揭暄来说,印加远征军来不来无所谓,重要的是印加舰队的到来,的确增加了己方封锁波斯湾出口以东水域的能力。
加上法国海军,等于让波斯海军失去了在阿拉伯海北部水域继续作战的能力。
印加远征军的平均战斗力逊于大明海军陆战队,只有特战旅的战斗力高于己方。
但这十个旅的部队用来防守已经夺取的沿海城市还是没太大问题的,背靠己方舰队,根本不怕波斯军队的大举反攻。
揭暄其实很希望看到对方可以发动大规模的反攻,这样就可以降低己方地面部队深入腹地作战的几率,同时缩短己方的补给线长度。
双方都是老熟人,波洛也非常放心地将印加远征军的指挥权交给揭暄,后者可是世界闻名的常胜将军。
与其担心远征军遭到重创,倒不如想想如何才能让揭暄吃败仗……
这位常胜将军打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丹麦人、那不勒斯人、罗马人,对方无一例外,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在海上与沿海地区,几乎没人可以击败揭暄,而且由于舰队的存在,让他们占到大便宜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大明海军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完成,那就是打掉波斯海军的锐气,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将对方锁在波斯湾这个大鱼缸里。
之后就是瓮中捉鳖了,不过这只鳖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并不会轻易缴械投降,还得好好敲打一番才能得手。
侯赛因判断朱慈烺在阿富汗战场至少投入了五十个旅,又派了至少二十个旅来进攻本土的东北部。
在阿富汗的波斯守军有十个旅,侯赛因又动员了六十个旅的土著部队,应该可以拖住明军的进攻。
本土东北部有三道防线,守军兵力达到六十五个旅,在火力与兵力上均强于对方,而且还能获得持续的增援。
在东南沿海地区,明军主要依靠十个旅左右的陆战队,在次要战场投入的兵力倒是不多,不过对方规模庞大的舰队的确让侯赛因比较头疼。
波斯海军此前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海军方面认为至少击沉了对方两艘航母、一艘战列舰、四艘巡洋舰、十五艘驱逐舰、二十四艘护卫舰,以及超过一百艘商船。
按照上报的战果来判断,应该算是一次辉煌胜利了,完全值得嘉奖。
但对方非但没有收兵撤退,反而直接扑向波斯东南部的海岸线,并且实施了大规模登陆。
这说明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战报是假的,对方根本就没有遭到重创。
要么就是战果还没有达到让敌军舰队停止登陆的程度,完全不影响对方继续进攻。
侯赛因更愿意相信后者,因为明帝国控制着全球制海权,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逐步失守,侯赛因也意识到了朱慈烺的真正实力。
之前对方所说的获得了四个大礼包,应该是真的,并未诓骗自己。
自己只拥有一个大礼包,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基本盘实力悬殊。
按照国力来计算,明帝国的国力几乎是波斯王国的十倍。
即使双方相差四倍,自己加上师仁与大卫王,对战朱慈烺、易卜拉辛、路易十四,看起来也没太大的胜算可言。
之前收留了师仁,结果这家伙真是把自己给坑得不轻,非但没有帮助自己抵抗明军,反而直接跑到大卫王那边去了。
现在本土西北部正在遭到奥斯曼军队的进攻,对方投入了大约十五个旅的部队,而且装备了上千辆主战坦克。
以色列军队尽管攻入了小亚细亚半岛,可是奥斯曼帝国战略纵深很大,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灭国的。
双方正在拼死争夺战略重镇开塞利及周边地区,参战总兵力超过十万,已经算得上一次大规模战役了。
作为反攻方,奥斯曼帝国先后投入了三十个旅,以及三千多辆主战坦克与五千余架作战飞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