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老骥伏枥志千里,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2/2页)
辛赞大吃一惊,上前急跨一步,逼视着党纯睦双眼:“尔等是什么人?说如此胡话,好没来由!”
看辛赞又急又怒,纯睦收了心性,歉疚说道:“辛老叔莫要误会,开个玩笑,小侄不是外人,这就将来龙去脉交待清楚。”遂将来意说与辛赞。
原来纯睦当年受伤后,辞别师父张叔夜,在济南知府刘豫手下当差,也得以与梁山旧将大刀关胜及其弟子辛文郁、李成金相熟。靖康之变,金兵围攻济南府,刘豫杀死关胜而降。事出突然,纯睦不得已被裹胁其中,只好虚于委蛇,委曲求全,另谋退路。后来刘豫建立伪齐国,知道辛赞才能与德望,派纯睦做说客邀辛赞被拒。纯睦不久便即离开刘豫投奔韩世忠元帅,但却尽知辛家人忠勇。
绍兴十一年,金军再次渡淮南犯,大败于“柘皋之战”,只得兵退淮北。金国顿显势弱,启用在宋窃据高位、已做金国奸细的秦桧力主和谈。秦桧撺掇朝廷借口柘皋之捷,论功行赏,升韩世忠、张俊任枢密使,升岳飞任枢密副使,罢三大将宣抚使,收其兵权,再陷害韩世忠、岳飞。
秦桧先使胡纺密告韩世忠,诬其亲信耿著发动兵变,以迎韩世忠回楚州重掌军权。
秦桧立即逮捕耿著并严刑拷打,耿著不就是几句牢骚之言嘛,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况下,耿著的话已经犯了大忌讳,尤其是后面的那句“本要无事,却是生事”,更是给人以话柄。
毕竟,朝廷派下来视察工作的官员,怎么能叫“本无事,却生事”呢?
况且,张俊正处心积虑地找韩世忠的麻烦,这不正好给了张俊一个很好的理由吗?所以,在张俊和秦桧的一番运作之后,耿著被冠以“蛊惑视听,意在生事”之罪。
当然,仅仅是治罪于耿著,肯定不是张俊和秦桧的目的,所以,自然而然地,他们开始往耿著的主帅,也就是韩世忠身上扯,试图通过此事,加害韩世忠。
当时秦桧还有意授意党羽轮番上书,对韩世忠进行弹劾,同时,他在赵构面前也多次提及,要就耿著一案,惩治主帅韩世忠。
桧捕著下大理,择酷吏治狱,将以扇遥诬世忠。而这就已经很明显了,当时秦桧,是准备把韩世忠往死里整的。所以,说秦桧不敢动韩世忠,并不准确,至少在秦桧加害岳飞之前,他是有计划想把韩世忠也杀了的。
当然,秦桧最终并未成功,韩世忠也保全了性命,这又是为何呢?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蕴含了在此之后秦桧没再对韩世忠下手的原因。
韩世忠、岳飞先后遭受陷害,而岳飞不免于难。韩世忠深知秦桧为金国奸细,于宋危害极大,决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选一批可靠之士卧底,策应宇文虚中等人,藉以掌握金国朝廷动向,摸底虚实,搅动其内部关系,关键时击杀要紧人物,而使大宋立于不败。
韩元帅因为早年与党纯睦有旧,知其忠勇有为,邀来欲任其重任。但其身负沉疴,只能居间联络。纯睦与辛文郁、李成金相熟,正好举荐辛家。
其时刘豫已然失势,告老居住原辽上京临潢府城。辛文郁、李成金正是关胜两个弟子,自关胜被刘豫杀害以来,无时无刻不想为师报仇。
刘豫,字彦游,永静军阜城(今)人。金朝扶植的傀儡皇帝。
北宋元符年间,中进士及第。北宋末年,任河北西路提刑官。金兵南下时,弃职逃走。建炎二年,拜济南知府,眼见北方大乱,打算逃往江南为官,被执政官拒绝。金军围城时,杀死大刀勇将关胜而降。建炎四年,伪封“大齐皇帝”,建都大名,册文有“世修子礼”等语,使用金朝“天会”年号,恭奉金朝命令,改元阜昌。绍兴二年,迁都汴京,派长子刘麟、侄子刘猊及宋朝叛将李成、孔彦舟等人,配合金军侵伐南宋,攻占襄阳等地。绍兴四年,岳飞大破李成,收复襄阳等地。派遣儿子刘麟会合金军渡淮南侵,屡战屡败,招致金朝日益不满。
绍兴六年,征发中原民兵大举伐宋,没有得到金朝协助,导致大败溃退,伤亡极重,民怨沸腾。次年,废为蜀王,金朝废除伪齐,迁居上京临潢府(今),改封曹王。刘豫被废时年六十五岁。其卒年,宋史记载为绍兴十三年,金史则记载为皇统六年九月戊寅过世。
纯睦此时更觉不好插话。当年文郁、成金两人去刺杀刘豫,自然知此事极其凶险。成金家住鲁西南偏僻农村普通人家,来历不易追踪。而辛家却是济南名门世家,辛赞大有身份,父子长相极其相似,极易暴露。文郁离家不久便用刀在脸上七划八划,自行破了相,英俊后生立时成了丑八怪,以后行刺卧底更是时时有性命之忧。虽然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却是谁都不愿多所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