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点茶 (第1/2页)
点茶,唐、宋时的一种煮茶方法。
古时,点茶与点汤成为朝廷官场待下之礼,多见于宋人笔记,王国维《茶汤遣客之俗》已有考证,云:“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
又薛瑞兆《元杂剧中的“点汤”》,亦论及宋代情景,认为设茶点汤的礼节盛行于宋并流传到北方的辽金,只是次序更改为‘先汤后茶’。这也许是清代端茶送客的始由,但这种礼节在当时就已发展到虚伪不堪的地步。
宋袁文《瓮中闲评》卷六:古人客来点茶,客罢点汤,此常礼也。近世则不然,客至点茶与汤,客主皆虚盏,已极好笑。
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
宋代时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与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其实,点茶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
具体操作是: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茶乃国饮,若是要按朝代划分,唐代煎茶、明清泡茶众所周知,而宋代点茶很长时间湮没无闻,直至有深厚家学的宋联可在结缘镇江文化产业工作后,经多年来的致力挖掘研究才使之得以重新现世。
宋代点茶的集大成之作是《大观茶论》,作者是宋徽宗。北宋先贤,王安石曾感叹:“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而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则被视为“四般闲事”。
点茶,是中国传统沏茶方法之一,起始于唐末五代、盛行于两宋,是宋人最日常、最极致的生活品味,并对日本茶道和高丽茶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唐煎要去煮,加了些调料,所以失了茶之本味;明清泡又在宋代点茶之后,所以中国古茶道中最值得研究和推崇的其实是宋代点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