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碑穿乾坤 (第2/2页)
“安城王国侍郎?“安城王国侍郎?”,她茫然地站在那里,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口中在默默地念叨着这几个字,
杨之江见状,连忙轻咳了几声,笑道:“我说,美女,该不会得了魔怔了吧?一个劲地在念叨什么啊?”
“别打岔!这个…怎么这么熟悉啊?好像在哪里看到过…”,
当范清婉沿着碑刻又绕了一圈后,她终于想起了当年吴影教授所开的那堂公开课,就是在那次公开课上,她第一次听到“”安城王国侍郎”这个官名。当时吴教授讲到梁武帝为中国教育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时,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叫周兴嗣的人,此人深受梁武帝赏识,一夜写成了流芳万世的《千字文》,当即就被封为了“安城王国侍郎”‘,只不过,后来梁武帝并没有派他去安城王国治下的湖北当官,而是将他留在了皇宫里听差。
想到此,再看到碑文上的“梁月“二字,心中顿时好像明了起来,“该不会指的是梁朝的月亮吧?魏法师的祖父,就是生活在梁武帝的年代的”,“‘楚凤’二字,应该暗指的是‘凤鸣岐山’吧?”。她记得,《箫经》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凤鸣,箫之声容。凤为何物?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这些不正是应对了碑文中的“阴阳纬候,河洛图书”、“发明六气,牢笼万象。帝图首出,辩驭来归”等内容吗?!
当她往下看到“复与昂师同还茅岭”,“贞观九载被召入京,太宗嘉而悦之”、“由是蒙度出家,配居谁山之仁静观”“总章二年,诏于茅山修福”“”茅山高顶每有三白鹤焉,方事之殷。鹤迺届於坟所,敛翼来下,疑接王乔之仙”等内容介绍时,心中顿时想起杨之江舅舅昨日所讲的话,与此相差无几,只不过,仅是将人名弄错而已,此人为魏降,而非魏征。
忽然间,她的目光停在碑文的最右边:“魏法师,名降,字道崇,任城(今山东济宁)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父、父亲在陈朝、隋朝都做过高官,属于名门之后,自幼即好老庄之学,跟随茅山的徐昂法师潜心修道20余年”。心里猛然一紧:
“这魏降与魏征会否是同一人?”、
““唐太宗为何要魏降先到茅山,再到圌山的仁静观?”、
“魏降的使命仅仅是出家?”,
“天下道观那么多,为何一个离京万里的默默无闻的仁静宫,会引起帝王们如此重视?”
“宋徽宗为何下诏将仁静宫改名为华阳观?虽说宋徽宗曾到过江南,并在镇江待了五十余天,但这赐名之事,却发生在好多年前,还有,他从未去过仁静宫”、
“这一切会不会与唐太宗当年将茅山陶弘景的‘朱阳馆’改名为‘华阳观’有关呢?”
“宋徽宗不理解唐太宗的做法?还是从魏法师之行中发现了什么?于是乎,干脆将茅山的华阳观改名为玉晨观,再将这华阳观之名赐给圌山的仁静宫?”
..
一个接一个的疑问,在她心头不时冒出。